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近年来,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加速和铁路运输业务的扩展,铁路内燃机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稳定水平。未来,随全国铁路网的逐渐完备和铁路运输网络的优化,内燃机油市场规模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均衡增长。
2025年1月,全国铁路客运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。国家铁路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当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3.69亿人次,同比增长12.1%,其中动车组发送量占比提升至74.6%。与此同时,CR450动车组完成样车下线并进入试验阶段,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再次迈向新高度。
截至2024年底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.2万公里,其中高铁4.8万公里。2024年,国家铁路发送旅客40.8亿人次,同比增长10.8%。2025年,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42.8亿人次,同比增长4.9%。2024年,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.9亿吨,同比增长1.9%,连续8年实现增长。
根据《“十四五”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》,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目标为16.5万公里(含高铁5万公里),2035年将进一步扩展至20万公里(高铁7万公里)。为实现该目标,2026-2035年间需年均新增铁路3500公里(高铁2000公里)。
近年来,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加速和铁路运输业务的扩展,铁路内燃机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稳定水平。中国铁路内燃机油市场规模在东部沿海地区最为集中,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,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。未来,随全国铁路网的逐渐完备和铁路运输网络的优化,内燃机油市场规模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均衡增长。
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量的增加,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高效、低成本的运输方式,其需求将持续增长。这将带动铁路内燃机车及其润滑油市场的逐步扩大。进入21世纪,环保政策趋严与科学技术进步双重驱动下,行业面临绿色转型压力,合成油、低粘度油等高性能产品成为研发重点。与此同时,高铁网络扩张与货运铁路升级进一步拉动机车保有量增长,内燃机油需求持续扩容。当前,行业已形成覆盖矿物油、半合成油、全合成油的多品类体系,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,但产品质量参差、标准不一等问题仍制约着高质量发展。
随着《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监督管理办法》等有关政策的推进,老旧内燃机车将逐步被淘汰,新型、高效、环保的内燃机车将取而代之。这将为内燃机车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。
从市场规模看,中国铁路内燃机油市场近年保持年均5%-8%的增速。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分化:高速铁路辅助设备用油需求稳定,货运铁路因机车迭代与运能提升成为增长主力。地域分布上,东部沿海地区依托成熟的铁路网络占据六成以上份额,中西部则受益于“一带一路”及西部大开发战略,成为新兴增长极。
产业链层面,上游基础油供应高度集中,中石油、中石化等国企主导资源调配;中游调和与添加剂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,非公有制企业在细致划分领域(如环保型添加剂)逐步突破;下游则与铁路运营企业深度绑定,长协订单占比超70%。竞争格局上,国际大品牌(如壳牌、美孚)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,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与服务响应速度抢占中低端份额,但同质化竞争现象显著。
政策环境方面,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与成品油消费税调整推动行业向低排放、长寿命产品转型。国家质检总局强化油品检验测试标准,淘汰落后产能,加速行业洗牌。此外,“双碳”目标下,生物基润滑油、废油回收技术等创新方向获政策倾斜,为行业注入新动能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5-2030年中国铁路机车及内燃机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市场深度研究分析报告》分析:
当前,中国铁路内燃机业正站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。一方面,传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,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走低;另一方面,环保法规加码与铁路电气化进程加速,对内燃机油性能提出更加高的要求。例如,高铁辅助设备需适应极端温差环境,货运机车则要求油品具备更强的抗磨性与抗氧化性。
在此背景下,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。合成油技术通过分子结构优化,可明显提升油品稳定性,但其成本高昂制约普及;纳米添加剂的应用则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延长换油周期,成为研究热点。此外,智能化润滑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油品状态,可降低运维成本,备受铁路运营方青睐。
企业战略层面,头部厂商通过纵向整合(如并购添加剂企业)巩固供应链安全,中小企业则转向定制化服务,针对高原、高寒等特殊工况开发专用油品。国际竞争方面,本土企业需突破API、ACEA等认证壁垒,借助“一带一路”输出技术标准,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。
展望未来,中国铁路内燃机业将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绿色化,生物降解油与低硫低灰分产品占比提升,契合“双碳”目标;二是高端化,全合成油及智能润滑方案逐步替代传统矿物油;三是全球化,凭借成本与技术优势,本土企业加速开拓东南亚、非洲等新兴市场。
总结而言,中国铁路内燃机业历经数十年发展,已从依赖进口的弱势产业成长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。然而,面对环保压力、技术瓶颈与国际竞争,行业仍需在标准统一、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协同上寻求突破。政策端需进一步细化激发鼓励措施,如设立绿色技术专项基金、推动产学研合作;企业端则应聚焦差异化竞争,通过服务增值与品牌建设提升附加值。最终,行业有望在铁路运输高效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下,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,为全球铁路润滑领域贡献“中国方案”。
想要了解更多铁路机车及内燃机业详情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5-2030年中国铁路机车及内燃机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市场深度研究分析报告》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
微信二维码